商代铜鼓资料图 通讯员甘明强供图
程正华在当日发现铜鼓的地方讲述那段难忘的经历
记者陈奇雄 通讯员甘明强 摄
9月16日上午,秋高气爽,天空湛蓝,1800多村民的崇阳县白霓镇大市村,静静躺在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中。
村口的一处十字路口,竖立着一座巨型雕塑,雕塑顶端,一面造型古朴、线条圆润的铜鼓,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雕塑的“真身”是一面商代铜鼓,曾入选“中华文物精品展展品”,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。
时至今日,说起这面铜鼓,村民程正华脸上的褶皱,仍会因为激动而愈加明显——这件国宝级文物,与这位83岁的老者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。
1977年6月14日,42岁的程正华,在河水暴涨的大市河边,一锄下去,挖出了这面铜鼓。
41年过去了,记者再访崇阳县,采访了程正华老人及众多知情人。得知铜鼓现
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,程正华说:“41年了,我好想再去看它一眼!”
崇阳农民河边挖出商代铜鼓
程正华老人站在大市村的大市河边,指着一段长着茂密草丛的河堤激动地说:“就是这儿!我至死都会记得,当年我是在这儿挖出铜鼓的!”
据了解,1977年时,程正华所在的村子,名字为崇阳县白霓公社新堰四队。
当年6月14日上午,42岁的他同组里的社员一起外出劳动。因之前下了暴雨,村里大小河流塘堰的水位均暴涨。中午时,他路经村边大市河汪家咀一个港坎时,准备到田里洗手,意外看到被河水冲刷的河岸上,有一个碗口大的“疙瘩”。“疙瘩”旁边正好有一棵木梓树,周围散布着夹有小河卵石的灰褐色沙土。